会计学院青禾红商实践队:从竹笋到茶油,解码特色产业“致富经”
7月16日,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青禾红商调研团的江右青研实践团成员前往赣州上犹县寺下镇笋制品厂、新华梨基地,以及紫阳乡的为民米业和金蜂茶油等企业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深入寺下:解锁笋梨产业发展新路径
在寺下镇笋制品厂,镇党委副书记李茜介绍到,工厂每年三至四月的春笋季会积极保障原料供应:一方面收购周边农户采挖的竹笋,另一方面还从福建、湖南、广东等多地多渠道采购。再结合工厂所采用的适合乡村零工特点的生产计件付薪模式,不仅有效增加了当地农户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灵活的就业机会。
在交流中,李茜向实践队介绍了工厂现有的销售渠道:线下端对接超市、餐饮店等传统渠道,线上端也包含与网红合作的模式。基于此,实践队进一步就销售方式的深化拓展提出建议,例如优化现有网红合作机制,或自主探索直播带货等方向以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同时,针对企业数字化转型,李茜表示道:“只有当规模扩大,需要更高效整合资源、降低成本、减少人为干预时,数字化才是必需的工具。”这番坦诚交流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技术赋能必须匹配发展阶段与实际需求。
在新华梨基地,实践队参观了种植果园,直观了解梨树生长环境与种植现状。同时,结合交流所得与自身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在种植技术提升、品牌推广等方面为基地提出了针对性建议。此次调研,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寺下镇特色产业发展贡献智慧,也为后续进一步合作与产业升级奠定基础。
赶赴紫阳:网红稻米背后的故事
在紫阳乡为民米业,抖音网红“米哥”——为民米业的总经理尹英强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大米生产车间。从谷壳分离到大米抛光,为民米业大面积使用全自动化机械设备取代效率低的手工劳动,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多重筛选步骤,将碎米和米糠从良米中分离。并对筛选完的剩料进行再加工,开发了以米粉和米酒为代表的副产品生产线。
在发展过程中,尹英强及妻子抓住电商兴起的浪潮,借助短视频平台,以视频宣传产品,以直播助力销售,以此逐步打开知名度,开辟了市场。目前,为民米业精确对标用户需求,以原生态有机米进军中高端市场,以平价米打造口碑,并积极利用电商平台开拓全国市场。
尹英强向队员们介绍产品时说到:“米是很简单的东西,做好却不容易。”为民米业依托“互联网+”产业的方式,为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提供了优秀的示范案例。
寻访金峰:一颗油茶果带动地方发展
在金峰油茶的生产基地,经理田贤明向队员们展示了企业的主要产品。近年来,企业除传统茶油外,还与江西农业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合作,攻关精深加工技术,开发高附加值油茶系列产品。现已研发出98%含量的茶皂素粉,以及众多含油茶萃取物的日化用品。
企业原材料主要产自自己的油茶园,并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精密联结周边农户,通过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劳务用工等多种方式,为他们提供稳定就业机会与增收渠道。公司车间采用自动化机器制油,茶油果经机器几道烘干精选,再通过低温压榨和物理冷榨的方式保留茶油营养,以科技赋能企业,推动生产降本增效。
科技为生产赋能,联农助农助力乡村振兴,将绿水青山打造成金山银山。金峰油茶正走在一条生态保护、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协同并进的发展道路上。
此次实践走访,队员们不仅亲身触摸到寺下镇与紫阳乡的产业脉动,更在与企业负责人的深度对话中,精准洞察到特色农业发展中的现实瓶颈。青禾红商实践团将持续关注这些产业的成长轨迹,搜集更详实的一线信息,着力打磨一份兼具针对性与创新性的实践报告,为县域经济升级提供可落地、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作者/倪婷 曾微 作者单位/会计学院 图/周昱晓 图片作者单位/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