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院团委2025暑期三下乡 ·抚州·第六天】——赤脚踩进泥田里,红色旸田正振兴
7月14日,江西财经大学“红账本”先锋队在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对桥镇旸田村进行“晨踩泥田干农活、午听党课悟“‘三必’”的实践活动,队员们一头扎进田间,在劳作中感知民生不易;又于午后党课中回溯红色历史,在农田与信仰的交融间,读懂民生温度与信仰力量,让“三下乡”之旅,成为触摸乡土、筑牢初心的生动注脚。在田间地头与红色历史中,读懂民生与信仰。
晨践农桑:田间地头里的新体验
晨雾尚未散尽,金溪县对桥镇旸田村已响起农具碰撞声。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红账本”先锋队12名成员在村支书和返乡大学生带领下,踩着露水走向村东头水田。种粮大户的早稻正值抢收抢种关键期,青黄秧苗在微风中泛起波纹。
“双抢”农忙关乎全年收成,时间紧、任务重。面对陌生的农活,队员们挽起裤脚,双脚深陷泥中,在村民指导下学习拔秧技巧。“后生嘞,拔秧要轻轻把秧苗根边的泥扒松些,别使蛮劲硬扯,要不把秧根弄断咯,插田里难活。你看,得让这一蔸秧苗整整齐齐,根须带点泥,这样才好栽,栽下去也长得稳当。”村民邓阿姨笑着用质朴的话语指导队员的拔秧动作。
烈日炙烤下,汗水浸透衣衫,田间持续着拔秧的声响与队员间的协作提醒。队员们的脸上冒出汗珠,汗珠顺着脸颊滴入田里,队员们的心却与村民连接的更紧。
此次深入田间参与“双抢”,是“红账本”先锋队基层实践的关键环节。双脚踩进泥土,队员们成为乡村振兴的躬身践行者。指尖抚过稻苗,触摸“三农”发展脉络,深知每滴汗水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每回弯腰助力振兴步伐。“亲身体验方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这是对农耕艰辛的体悟,更是“三农”使命的觉醒。队员们以青春扎根田野,把服务乡村决心,融入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发展实践,让“三下乡”成为青春赋能振兴的注脚,以行动诠释青年助力三农、守护乡土的担当,让青春在田埂闪光,为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午承薪火:弹孔里的教科书
下午,烈日当空,村会议室门被推开。金溪县委党校校长走上讲台,“大家裤脚的泥浆,就是最好的课堂入场券。”校长敲击桌面。
在旸田村的会议室里,气氛热烈而庄重。金溪县党校校长一上台,便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向大家阐述了周建屏同志的“三必精神”——必守的初心、必胜的信心、必死的决心。
校长在讲述中,不仅详细解读了“三必精神”的内涵,还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展现了这一精神在实践中的巨大力量。他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时刻保持必胜的信念,勇于担当,敢于挑战;要有必干的决心,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更要有必成的作风,追求卓越,力求完美。
讲座结束后,校长对先锋队成员寄予了殷切期望。他希望大家能够将“三必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践行这一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学习活动不仅加深了先锋队成员对“三必精神”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提升自我,为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而不懈努力。
暮省知行:田埂上的思政课
收工后,队伍召开总结会议。这是“红账本”先锋队在旸田村三下乡的最后一日,这场田埂上的思政课,也迎来收官时刻。实践团以拔秧劳作收尾,双脚沾满泥水、双手磨出薄茧,却让“粮食安全”的分量,在躬身耕耘里愈发厚重。当队员带着刮伤的脚分享感悟,从抱怨泥脏到理解周将军坚守的艰辛,我们终于懂得:“红账本”的真谛,是用脚下泥土丈量民生温度,以信仰之秤平衡奉献与收获。这一路,我们追随革命先辈“必守的初心”,把服务基层、助力“三农”的信念,深深种进旸田村的土地里。三下乡虽收官,可扎根乡土的热忱、践行使命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步。(图文/会计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 戚玉京 董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