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院三下乡】圩场点燃红色引擎,红旅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4-07-14 20:14:01 来源: 作者: 阅读量:0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的浩荡春风里,遂川县草林红色圩场以其独特的红色文化底蕴,成为激活乡村经济、促进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的新典范。7月13日,一支致力于探索乡村发展新路径的遂川实践团,踏上了这片承载着深厚历史意义的土地,开展了一场旨在挖掘红色文化潜力、助力乡村振兴的实地调研。

草林红色圩场,作为毛泽东同志亲手创建的第一个红色圩场,不仅是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重要阵地,也是当地农村经济的活力之源和区域交流的桥梁。实践团成员们漫步在古朴而又焕发新生机的圩场街道上,每片砖瓦似乎都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故事。从保留原貌的老街茶馆到沿袭传统工艺的手工作坊,处处彰显的是对红色文化传承的坚持与创新。

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沿着历史足迹,循着铭牌的指引,深入了解圩场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其在革命历史中的独特地位。通过与当地商家的深入交流,成员们全面掌握草林红色圩场中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况与利用方式,以及产业协同发展对于现代圩镇转型升级的推动力。在随后的讨论会上,每位成员都满怀激情地分享了个人见解,对草林圩场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随后,实践团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他们的目的地是那座坐落于圩场东隅的红色诗词体验馆——一处将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邃交织融合的圣地。步入馆内,犹如穿越时光的隧道,行行毛泽东主席的诗词跃然眼前,如同一卷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缓缓展开。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成名不还”,这不仅是少年毛泽东的豪言壮语,更是无数革命先辈心声的共鸣,他们以坚定的信念,书写了中国革命的壮丽篇章。随着步伐移向馆内深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每一句诗词都仿佛在耳边回响,引领我们穿越重重困难,见证中国革命的艰辛与辉煌。直至“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不仅勾勒出解放战争的激烈,更激发了后人对和平生活的无限珍惜。而“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壮志,则是对当代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生动诠释,它象征着中国人民从苦难中崛起,迈向星辰大海的征途。这些诗词,不仅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蕴含着激励人心的力量,它们如同灯塔,照亮着新一代青年前行的道路,鼓舞着他们为建设繁荣昌盛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夜幕低垂,实践队围坐一团,在星空下共同观赏《红色圩场》这部影片,光影交错间,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悄然展开。艺术与现实的碰撞,让每个人的心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触动,对红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感悟。在这一刻,他们不仅仅是观众,更是参与者,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去领悟,将红色精神融入血脉,化作前行的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草林红色圩场已蝶变成为一座集圩文化体验、红色旅游、特色产业于一体的特色文旅小镇,重现了昔日的繁华景象。遂川县正依托红色文化旅游为核心,深度融合本地特色农业和其他产业,加速推进旅游产业化,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力”。此次调研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乡村振兴模式的积极探索。遂川县以草林红色圩场为缩影,展示了如何将红色文化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内在动能,让历史的光芒照亮乡村发展的新征程,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树立了鲜活的案例。(图文/ 会计学院)